本文目录:

北京的国子监始建于哪个朝代?明初,国子监曾改名为什么?

国子监作为中国自隋代以来的官方最高学府,历代朝廷都在都城设立。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,经历明初废置与重建,成为北京地区的最高学府。永乐帝迁都北京后,北京国子监取代了南京国子监的地位。尽管元末明初战乱使得元代建筑留存不多,但大部分建筑仍保留明清风貌,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。

明太祖定都南京,重建国学于鸡鸣山下。洪武十五年(公元1382年)改国子学为国子监。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明成祖增设北京国子监。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,以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,原设之国子监,改名为南京国子监。从此便有南监、北监之分。

明朝时期,实施双京制,在南京与北京皆设国子监,南京的称“南监”或“南雍”,北京的称“北监”或“北雍”。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,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,邻邦如高丽、日本、琉球、暹罗等不断派留学生来学习。国子监最初由隋炀帝改太学而成,负责全国教育行政管理,职能类似现代教育部。